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香港猎头公司的新趋势
   2019-02-14 17:09:08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“跨国公司到内地投资,以往可以接受长达10年的投资期,例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在1980年代中进军中国,可以接受到了1990年代中才有盈利贡献,他们的目的是早日占据中国的市场。但现在外资要在占据市场的同时,往往要在两三年或更短的投资期之后,得到实际的利润回报,不单是中小企业如此,连大型的跨国公司也是如此,他们给管理层定下的收支平衡限期愈来愈短,成为管理人员的最大挑战。”XECUTIVE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易和?Ivo A. Hahn 说。韩易和是一个有超过20年经验的“猎头”,他在瑞士出生及成长,能操德语、法语及英语,曾任职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事顾问工作,1999年创办XECUTIVE,主攻亚洲市场的跨国企业。

  内地与海外薪酬差距拉近

  当然,巨大挑战之下也有更强大的诱饵,那便是“更大部分的报酬与业绩挂钩”。

  根据韩易和掌握的资料,在新趋势下,跨国公司为管理人员提供的薪津组合有了明显变化:“1980年代大约只有5%的薪酬与业绩挂钩,95%是固定回报,现时与业绩挂钩的比例已上升至30% 甚至50%。”

  该公司的观察同时显示,在内地受聘于跨国企业的香港人与内地人,薪酬差距日渐拉近,以同一个中层管理职位而言,1996年香港及内地的薪酬相差是2至3倍,现在只差1倍或以下。

  据XECUTIVE研究所得,现时内地人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管理人员薪酬已很接近,以财务总监为例,内地人的年薪介乎6万至12万美元,香港人要7万至13万,台湾人要7万至11.5万,新加坡人要8万至10万?详见附表一 。

  韩易和表示,目前同样资历的人才,不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,跨国企业都愿意付出相近的报酬。事实上,近年愈来愈多土生土长的内地人,受雇于大型跨国企业,例如美国通用电气GE、拜耳药厂Bayer、百事Pepsi聘用土生土长中国人,作为中国总部的总经理、营业总裁等。

  XECUTIVE的研究显示,内地管理人员的薪酬近年突飞猛进,1996年一个跨国企业的总经理,每年收入是5万至8万美元,2004年已增至8.5万至20万美元。

  韩易和指出,由于内地的个人所得税率较高,而且计算方法较繁复,跨国公司一般会为管理人员提供除税后的薪酬组合;另一种方法是向来自香港或海外其它地区的管理人员,提供个人所得税差额补偿,以香港管理人员为例,如果他派驻内地造成他要多交税款,差额由他受聘的公司负责。

  韩易和在“猎头”的过程中,发现内地人与香港人的心态有明显分别:“内地人较香港人才更钟情于著名的跨国企业,对他们而言,大就是好?Big is beautiful ,他们认为曾为著名跨国企业公司服务,就是为自己履历表贴金,有利日后更上一层楼。”

  “香港人才就更为成熟一点,他们更看重本身的发展机会、薪津福利、满足感等不同因素,考虑更为全面。但香港人会较抗拒uprooting,即不想迁移到另一城市工作及生活。”

  需求与供应的失衡

  随着中国逐步落实世贸组织?WTO 的开放市场措施,加上本土企业的崛起,中国进入求贤若渴的时代。根据 XECUTIVE 的估计,在不同范畴如人力资源、信息科技、财务管理等,中国每年需要25万至30万名高级管理人员,包括行政总裁、首席执行官、销售总监、市场推广经理等岗位。怪不得不少企业总是慨叹请人难。

  要填补上述的缺口,人才来源主要的内地人、海外华人及香港人。中国本土不乏大学生,每年都有210万至220万年青人大学毕业,但他们却面对就业问题。根据去年7月的统计,去年大学毕业生中,三分一即达70万人找不到工作。

  韩易和说:“问题就在这里,我们的客户是西方文化中成长的,他们需要的是同时能与他们沟通,亦能了解国内文化价值观,以及实际情况的人才。硬件的职业技能如语文能力已不足够,成功求职者不但要懂翻译,还要懂得诠释,同时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及差距,所以在中国众多大学生当中,只有少数的优秀分子才会被选中。”

  中国改革开放已超过20年,留学生愈来愈多。资料显示,每年大约20万至25万人出国留学,部分学成归来,受聘于跨国公司派驻内地,统称为“海归”。

  韩易和说:“20年前,中国留学生都不愿回国,现在10个之中,有七八个愿意归来。他们较香港人更认识中国,早已成为香港人北上的最大竞争对手。但相对于庞大的需求,海归的供应依然不足,而且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,最少在行业内拥有超过5年经验。海归普遍缺乏实战经验,相信需要5至6年时间,才能成熟起来。”

  香港人还有五年优势

  尽管本土人才不断壮大,香港人依然在中国人力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。根据XECUTIVE估计,到2004年底,将有140至160万海外雇员在中国。其中香港人占大部分约70万人,65万人来自中国台湾,来自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者约5至6万人。另外5至6万人来自欧美、日本等国家。

  虽然香港人北上的个案愈来愈多,但韩易和指出,很多香港人还是不大愿意派驻内地,但是近年情况确有改变。在1980年代,韩易和接触的10个香港人招揽对象之中,几乎1个都不愿北上,现在10个人中有3个愿意北上。“一家跨国药厂愿意以除税后的150万港元年薪雇用一名香港人,长驻内地做总经理,这个香港人拒绝了,原因是他不想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。”

  他续称,多数合资格的香港人年龄为30至50岁,他们大多有小孩,配偶在香港也有工作,亲人及朋友都集中在香港,在本身的专业已建立了地位,若非新雇主提供十分优厚的条件及发展机会,很多时合适者不会只为一份工作而北上。

  韩易和指出,港人北上往往造成与配偶及子女分隔两地,衍生不少社会问题,现时有个别跨国公司,为了打动合资格的港人北上,会为同时为其配偶提供工作机会,但这些例子不多。

  撇除以上因素,韩易和呼吁港人要有长期在国内发展的眼光,及早融入国内,捷足先登。“目前海归在人数和经验上都未及香港人。然而五年左右,当对手成长壮大,香港人的机会将大大减少,到时已后悔莫及。”韩易和并指出,香港人时常高估了本身对中国的了解,以及当地的人际网络;也高估了自己的沟通能力,如普通话的水平。

  “一些本应合适的香港人选,受聘于跨国企业到内地工作,但只维持了很短暂的一段时间,大家便分道扬镳。”韩易和慨叹这情况经常发生。原因不在于求职者没有相应的技能,而是雇主与雇员工作理念不一样。他提醒一些正在找机会的人,这世上没有便宜事,就是找到报酬十分好的工作,如果自己本身没有真材实料,在岗位的时间一长,便无所遁形。

  韩易和指出,中国加入WTO之后,跨国企业陆续在国内大城市成立办事处,甚至想亚太区总部迁移到内地,海外人才北上的时间会愈来愈多,以他本人为例,5年前只会用很少时间在中国,现时差不多一半时间会在上海工作,在这个愈来愈大的森林打猎。

浏览 (661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